时间:2023-01-04 22:55:22 | 浏览:453
烤茶饼时,千万不要在通风的余火上烤,飘忽不定的火焰像钻子,使茶饼受热不均。应该让茶饼靠近火焰,不停的翻面,等候茶饼出现起泡,状如蛤蟆背,然后移到离火五寸的地方。当卷曲的茶饼而舒展开,然后按之前的方法再烤一次。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远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
刚开始制茶时,把那些柔嫩的茶叶,蒸后趁热捣烂,叶子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即使用蛮力,持千钧杵也捣不烂。如圆滑的漆树籽,壮士接之,反而不能捏住。捣好后,达到一根茶梗也没有了,再去烤茶,就像婴儿手臂一样柔软。烤好了趁热用纸包起来,使精华之气不散失,等冷却后再碾成粉。(好的茶末的上品,其屑如细米;茶末的下品,其屑如菱角。)
烤茶用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桐、枥之类的)。如果木炭烤过肉,染上膻腻之气,或者油烟重的木材(如柏、桂、桧等树木)、腐朽的木材都不能用。古人说:“用腐朽的木器烧煮实物,会有陈旧木材的味道”,确实如此。
附原文: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穰骨也。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撰写: 绮璇
审核与编辑: 唐茗工坊内容组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老班章17号 古树茶品饮(文章摘抄茶友分享)我是一名老班章普洱茶追寻者,喝过许多山头的普洱茶,但唯独对老班章的霸气情有独钟,但是老班章的普洱茶稀缺,市面上打着老班章名号的假茶太多,喝了这么多年,喝到的大多都是台地茶。老班章的茶很贵,但是贵也
小时候家里住在山上,那时用的还是烧柴的火塘,每天吃完饭,阿嬷会拿个自制的竹夹夹卡一把鲜叶,然后放在火塘边烤一烤,烤到焦黄有香气,然后就把烤好的茶放进竹筒里,加热水煮开,一家人就着这桶茶,慢慢坐在屋檐下消食。那是我关于烤茶最早的记忆。烤茶其实
煮茶和泡茶之法,知道的人很多。可烤茶一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应该还很新鲜。什么是烤茶,烤茶如何烤?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烤茶的那些事儿。火塘烤茶云南符号在云南这样地形风貌复杂,交通又不便的地方,少数民族都是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在一起生活,所以不
今天翻看抖音发现了很多主播跟茶商都在宣传一种饮茶方式,这种饮茶方式看起来很稀奇,也很有趣,这就是最近被一度炒作的饮茶方式“烤茶”。但是这个茶为什么要烤,烤了以后又会有什么好处呢?却不得而知,今天我也是喝了一点就来掰扯掰扯这档子事。什么是烤茶
烤茶饼时。千万不要放在通风的余火上烤炙。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样,会使茶饼受热不均应将茶饼靠近火焰,不停地翻动,待到表面出现像蛤续背一样的小疙疼,然后移到离火五寸远的地方。当卷曲的茶饼伸展开后,再照先前的力法烤实一次。实茶即烤茶。是唐宋
“水涨茶罐辣,副茶当好茶;千年乌撒罐,一朝名天下”——毕节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条件,还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彝族乌撒烤茶文化。乌撒烤茶乌撒是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古称,位于贵州西部边陲,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其中以彝族居多
烤茶:一碗烟火乡愁烤茶:一碗烟火乡愁说起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国人一定自豪的从我们的神农氏说起,没有他老人家一天72次中毒而得荼(苦茶)解毒从而开启了茶的五千年辉煌岁月,真的不可想象中华文明缺了茶会是怎样一个情形?茶,药食同源,现如今,把茶当做
最近在各大平台上看到很多烤茶的内容,这种方式看起来很新奇,也很有趣。闲时邀请三五好友,围炉一座,谈天说地,确实很有氛围!这种生活方式大概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吧。但我们围坐一起,是真正的为了喝茶吗?围炉烤茶的兴起。更是因为它带给我们随意,自由,
中国的饮茶,不仅是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这门艺术的发轫就始于唐代,它的形式就是“煎茶”。唐代流行的是饼茶,饼茶不宜直接煎饮,必须经过加工。加工的过程分炙、碾、罗道。炙就是烤茶,饼茶存放时,会吸收一定的水分,烤干才容易
天气渐冷,开始想玩花式炒茶了。用炭火炉,虽然都说柴火烤得更香,可惜我不会弄柴火的火苗大小和温度。只能最优先选择炭火烧烤了。拿一个简简单单的陶罐,先温罐子,再把生核桃仁抓几个烤,烤出香味之后再放进去一小把生糯米继续烤,烤糯米一定要缓火慢烤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