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煮茶”,新中式还是割韭菜?

时间:2023-01-04 23:36:36 | 浏览:577

这个秋冬,年轻人入冬的仪式感,从围炉煮茶开始。一群人围着火炉喝茶,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零食水果,这种喝茶方式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延续成为继今年露营盛行后的冬日“后遗症“。截至目前,#围炉煮茶#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超过10亿次

这个秋冬,年轻人入冬的仪式感,从围炉煮茶开始。一群人围着火炉喝茶,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零食水果,这种喝茶方式风靡各大社交平台,延续成为继今年露营盛行后的冬日“后遗症“。


截至目前,#围炉煮茶#相关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超过10亿次。

新中式茶馆、咖啡店、火锅店解锁了新的喝茶方式,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社交场所,三五好友围坐在温暖的炭火旁,喝着茶,吃着零食聊聊天,放下原本焦虑的生活状态,享受此刻的松弛与惬意。

为什么围炉煮茶这么火?


围炉煮茶最早源于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的“火塘烤茶”。火塘,是在室内用火碳烧水或煮饭的一种火坑。将土陶烤茶壶放在火坑上慢火烘烤,然后放入茶叶,边烤边摇动,等茶叶散发出醇厚的焦香味时,便开始沏茶。


在湖南等城市乡村,也有冬天烤炭火、烧煤炉的习惯,再摆上一些鲜果零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家常。


在茶文化浓厚的福建、广州等地区以及苏州、杭州等地早已盛行,甚至围绕“围炉煮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行为。


改造后的围炉煮茶,“茶”有所升级,除了传统的红茶、绿茶、普洱外,还加入了果茶、奶茶、咖啡、红酒等。


而炭火烧烤除了茶之外,可以烤柿子、烤橘子、烤栗子……让喝茶这件事变得更具有趣味性。


除了标配的炭炉和茶以外,用精致复古的器皿装成搭配色彩饱和的应季水果和各式点心,再加上书法、折扇、字画、中式元素装饰,场景好看,非常出片,随手拍一张照片就拉满了暖意融融的秋冬氛围感。

在围炉煮茶的场景上,常见的有室内煮茶,茶台置于屋内,置身于温暖的环境之中。也有露天咖啡店,五大道的小院子里,或在竹林凉荫之下、山水田园之间。


露营经济后的秋冬“后遗症”

在天津人眼里,“围炉煮茶“是延续露营盛行后的冬日“后遗症”,他们依依不舍享受户外的自由,渴望在室外多待一会儿,城市院子里的暖意围炉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王彬是和平区民园广场山上咖啡店的主理人,她眼中的“围炉煮茶”在南方城市有更好的商业现状,像杭州莫干山的网红咖啡馆,有自己的院子,气候适宜,秋天时间长,更适合做“围炉煮茶”的生意。

在她看来,疫情反复下,年轻人对社交的需求尤为强烈。天津市场围炉煮茶大约人均消费在40-60元左右,她店里推出的是128元双人“围炉煮茶”套餐,可以烤红薯、花生、红枣、橘子、脆柿子等,烤后的红枣和桂圆还可以放入茶中丰富茶的口感。


此外,围炉煮茶近期因为世界杯赛事时间,晚饭后时常咖啡店爆满,甚至出现“一座难求”。围炉煮茶最吸引人可能是它的返璞归真,不要那么多工业化生产的东西。烧的燃料、用的炊具都是很传统的、天然的,吃的东西大部分也都是没加工过的,洗干净即可。


它是一种“慢生活”的社交方式,能与朋友小聚拍照打卡,又能在情感上获得满足。

在小编看来,围炉煮茶或多或少像热红酒市场一样的“秋冬时令”热饮。在许多围炉煮茶的套餐里大部分也标注了限时“2小时”,超时加收10-100元不等的炭火费的成本计算。

国潮加持 年轻人爱上“围炉”


近年来国潮文化盛行,无论在服饰、餐饮还是家居行业,都刮起了新中式浪潮,影视IP的加持让国潮更加锋利。


今年夏天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就掀起了宋朝茶道美学的热潮,国潮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新中式茶馆,结合了茶饮文化底蕴与社交属性,营造了环境氛围,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也让年轻人乐于打卡和分享。


在大众点评上,围炉烤茶作为很多茶馆的新型套餐出现在团购菜单上,从空间和消费场景来看,大部分商家是露营、野餐后的升级项目,顺势围炉喝茶。


从装备及产品上来看,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煤炭、烤炉、餐具等商品比比皆是,抖音、小红书等带货平台更是会在展示作品中安利商家链接。其排在前列的折叠取暖炉、烤网、陶泥功夫茶茶炉、柴烧煮茶器售价直逼千元,不配任何配件的单炉,价格普遍也有300元左右。这种带货也是典型低效增收、利用情绪吸引客流的模式。


“围炉煮茶”正契合了这些特点,这也许正是它火爆背后的原因,这个秋冬年轻人入冬的仪式。


是收割“中产”新韭菜?


显然,大部分新中产加入到了这波“围炉煮茶”的队伍里。它是继滑雪、飞盘、露营、腰旗橄榄球后再一次收割新中产“韭菜”?


事实证明新中产更容易被新鲜“高级”事物吸引,今年夏天的露营经济,似乎被全网新中产“击中”。露营透露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景象,帐篷、草坪、复古毯、煤油灯、手磨咖啡是表现生活自由的态度。


而飞盘,是一种社交方式、一项缓解减压的运动项目,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室内健身房相比,飞盘运动具有不可比拟的社交属性,这也是吸引许多年轻新中产入局的的重要因素。


“围炉煮茶”的出圈与以上项目及其相似,先圈新中产,再被年轻人积极效仿、打卡跟随。他们更爱通过粘贴“标签”将一些行为“符号化”群体与大众消费分隔开,以示“高端”不同。


撰文 刘姝乐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摄影:.L. /DYS)

责编 刘姝乐

检校 王雅菡

相关资讯

围炉烤红薯,是情调还是冒险?

今天是冬至你是否会与家人相聚在一起享用着美味佳肴这不,今冬流行起来的“围炉煮茶”已火出圈正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聚会新宠围炉煮茶有多火?搜索关键词你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帖子然而,令苏苏没想到的是继围炉煮茶后居然又出现了新的“风向标”围炉烤红薯近日,

燃旺城市烟火气,围炉煮茶掀起茶馆消费新潮流

中式茶馆推出围炉煮茶服务新体验,氛围感满满。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上海12月15日电(李秋莹)红泥围炉,煮雪烹茶。随着新一波冷空气来临,围炉煮茶迎来消费新高峰。这一别具仪式感和氛围感的喝茶方式,在全国各地刮起新中式生活方式风潮,成为这个秋冬季节

浙江文旅观察:“围炉煮茶”为何成秋冬顶流?

麦香隐墅提供的“围炉煮茶”套餐 王题题 摄中新网丽水12月16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围炉煮茶”为何成秋冬顶流?记者 王题题继春夏季露营、飞盘之后,秋冬的“围炉煮茶”成功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年轻人青睐的新潮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浙江丽

“围炉煮茶”火出圈,这种社交新时尚济南也有

见习记者 杜春娜两三个人或者四五个人围着火炉喝茶,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零食,近日这种喝茶方式在各大社交平台风靡。在济南,开设“围炉煮茶”的茶馆也有不少,年轻人在“煮茶+烤物”之间,把秋冬的仪式感拉满。“围炉煮茶”成年轻人新宠“人

围炉煮茶是真需求还是伪精致

围炉煮茶在茶圈十分常见,每到冬天茶客都会煮茶来喝,有时候也会烤茶。但是近日被网红带火的“围炉煮茶”有些令人咋舌,这哪里是煮茶?烤的是番薯花生板栗水果,茶反而是次要,这煮的明明是“精致感”。这种“岁月静好”的新热潮,既不是刚需,也不算情调。“

封面评论|“围炉煮茶”走红新社交场景拓展了新消费的可能性

□蒋璟璟最近,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都市新风尚在寒冬里持续升温。在朋友圈和社交软件上,陶罐、铁壶、炉火、铁网烤盘,中间摆上一壶茶,茶壶外围摆上栗子、柿子、年糕,丝丝暖意溢出画面。很多城市的茶馆都适时推出了“围炉煮茶套餐”,将世界杯等体育赛事

评论|“围炉煮茶”火的不仅是氛围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

近日,“围炉煮茶”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茶饮新趋势。其实,围炉煮茶并不是一件新事物,早在南北朝时期便开始盛行,有一套完整的器具和繁复的流程。而现在爆红的围炉煮茶,大体上是由云南少数民族传承多年的“火塘烤茶”转变而来,没有繁复精致的设备,简

被全网关注的“围炉煮茶”,到底在“煮”什么?

文 | 静子冬日已至,置一方古朴的茶席、煮一壶沁人的香茗、品一味简单的茶点,围桌而坐的好友共享慵懒时光……近期,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生活新风尚走红网络、席卷都市。相关笔记在某“种草”平台的浏览量超千万次、相关话题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破十

福州新潮:围炉煮茶且为乐

“围炉煮茶”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红泥围炉,烹果煮茶,三五好友围坐在炉火旁闲叙。今年冬天,即使未亲自体验,你也一定在社交媒体上见过许多“围炉煮茶”的画面。随着“围炉煮茶”的兴起,平时喝惯了奶茶、咖啡的福州年轻人开始走入茶室,学习生火和烹茶,从中

“围炉煮茶”带火陶瓷产业

新华社福州12月29日电(记者李昊泽 陈旺)生一炉火、烧一壶茶、放两把干果、烤几颗橘子,与三五个好友围炉而坐,喝茶谈天烤火……这个冬天,脱胎于我国传统民俗的“围炉煮茶”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方式、消费场景也给陶瓷产业添了一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睡眠健康知识网邵阳新闻头条网瘦身减肥训练营姿佳女性健康官网昭通新闻头条网猴宝宝起名字惠州新闻头条网高尔夫球运动网河内旅游网李宁股票资讯网空气净化器资讯网世纪数藏NFT奥运会资讯网玉林新闻资讯网株洲新闻头条网新疆旅游网玉溪新闻头条网永州新闻头条网台州头条新闻网云服务器技术网宁德新闻资讯网今日芜湖娄底新闻头条网郴州新闻头条网NFT艺术品平台大全抚州新闻头条网新生儿起名网遂宁头条新闻网金华新闻资讯网LV包回收网
围炉煮茶官网-围炉煮茶是一种休闲方式,源自云南的“火塘烤茶”,又叫“糊米烤茶”。是使用屋内烧水或煮饭的火坑里的火,先将土陶罐放在火塘烘烤,然后把米烤香,把茶烤香。围炉煮茶意蕴悠长,更能让人体验到冬日的岁月静好。其次是仪式感、氛围感和高级感加成,这是年轻人追求的“颜值经济”的必要内容。冬季围炉煮茶,最适合的茶还是发酵较重或陈年老茶 ,煮出来的滋味更加醇厚。
围炉煮茶官网 39996.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