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23:44:16 | 浏览:1031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糊米烤茶,又叫火塘烤茶,红彤彤的木炭火,烤热乎的土罐子。把米烤黄,把茶烤香,一壶水冲下去,火塘周围都是茶米香,然后再慢慢品味,感受土罐烤茶的魅力。
火塘,历来是多数保山人居家必备,烧水、煮饭、烤茶、取暖、议事等等。
保山人的火塘很神奇,火塘灰下都埋着火星火种,无论天晴下雨,还是白天黑夜,365天随时扒开火塘灰,放点柴草,便可吹着火星燃烧起来。一旦屋里砌了火塘,埋在火塘里的火星永远不会熄灭,若建了新房,搬家先搬火塘火星火种,这个习俗传承了上千年。
烤糊米茶的时候,先把土陶烤茶罐放在火塘上烘烤,然后把糯米放进去,一边上下左右抖动烤茶罐,一边烘烤,使糯米均匀受热,渐渐变得酥脆泛黄,糊米香味飘散开来。再把茶叶放进去,以此类推,茶叶也变得酥脆泛黄,香气扑鼻。这时候糯米和茶叶呈现出焦糖味即可。
开始沏茶去沫。先用沸水倒进土陶烤茶罐约三分之一的水,只听见“呲啦”一声,沸水瞬间涨起来,溢出烤茶陶罐。待水花落下,第二次用沸水再倒进陶罐里三分之一左右,呲啦呲啦响声不断,声如雷鸣,我们又叫它“雷响茶”。这个时候又第三次倒入沸水,抹去烤茶罐的浮沫,煮沸一两分钟就可倒入杯里喝糊米茶了。沸水倒入烤茶陶罐里涨三次落三次,像极了人生的三起三落。
将烤茶陶罐内烤好的糊米茶水分别倾入茶碗里,奉敬客人。茶倒半杯、酒满敬人。端茶时要双手端好,一手托起杯底,一手扶着杯子,先敬老人客人,再分敬好友,切忌不奉敬老人客人就自己倒了先喝,这是极不礼貌文明的行为。喝烤茶要配备点蛋糕、甜饼等零食食品,有些人空腹喝会导致身体不适,发生“醉茶”症状。
火塘里,炭火通红。茶罐里,香气四溢。围炉坐,谈笑风生。三五友,心头温暖。
看着茶色浓艳、端着烫手、闻着香气扑鼻的糊米烤茶先品茗一口,第一口润喉咙、味微苦涩;又品茗一口,第二口提精神,绵长醇香;再品茗一口,第三口解忧愁,回味甘甜。
文:陈永军
烤茶是普洱少数民族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式。人们围坐在火塘边,用装着茶叶的陶罐在炭火上边抖边烤,直至茶叶均匀受热散发出焦香味,再注入沸水,水汽混着茶气氤氲开来,茶香扑鼻持久不散,这一传统的饮茶方式也延续至今。 从小受到浓厚饮茶文化熏陶的
斗鸡哥他的名字叫龙兵,因为喜欢饲养斗鸡,所以老爪箐的村民叫他『斗鸡哥』。斗鸡哥性格豪爽,善言谈,每次有客人到老爪箐来,他总是可以滔滔不绝地聊上半天,但有趣的是,他的谈话内容多半离不开脚下的这片土地——老爪箐。彩彝人家宣传片斗鸡哥家在老爪箐村
文张莘如 我在中学读书时不喝茶,每天只喝白开水。第一次喝茶,是在大理州永平县革委会“支左”的时候。 那是196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到曲硐去看我的战友李干事。他在那里蹲点,住在一户姓孟的回族大娘家里。曲硐距县城5公里,那时全县不通公交
茶叶店的经营模式在近几年来说几乎没有啥创新的模式出现,大多都是在茶品和茶店空间使用上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或者复刻。在云南一些比较冷的地区,冬季的围炉煮茶烤火烤零食一直以来都有这种习惯,而在陕西一带冷地方类似的烤煮茶活动也有。大多是打发时
“炕茶”,就是把茶叶先在陶罐中烤黄出香后,冲开水饮用。刘光信 摄早在300年前,云南会泽就有“炕茶”、烤茶的习俗。据《会泽县志》记载:会泽人好饮茶,长年不断,城里有茶铺,乡街子上设茶摊,一般在家自沏自饮,农民普遍饮“炕罐茶”。拉着家常“炕茶
云南是中国最古老的茶源地之一,虽然此地的制茶技艺并不精进,但并不妨碍当地人民创造的独特茶艺。和陆羽所说的炙茶方法不同,云南的少数民族发明了独特的烤茶方法,当地的傣、拉祜、布朗、纳西、白、佤、傈僳、彝等民族,至今还保留烤茶的传统。 烤茶时需
来源:【云南日报】10月1日,“中国临沧凤庆红茶节暨茶马文化周”重走茶马古道活动在凤庆开启。“百年家国情怀,一盏滇红飘香。”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弘扬马帮文化,助推滇红振兴。重走茶马古道,从寻访种茶的土地开始。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一颗跨越320
武汉冬季那渗入骨子里的湿冷,总是让人感到畏惧。夜幕降临,百鸟归巢,湖边也只剩暮色下影影绰绰的残荷。白日的喧嚣之后是冬夜独有的冷寂。茶室里,更是寒意逼人。黑陶小火炉及烤茶罐坐在茶台前,指尖触到微凉的茶杯,我又想念起了火塘旁的温暖。烤茶罐自去年
我是一名老班章普洱茶追寻者,喝过许多山头的普洱茶,但唯独对老班章的霸气情有独钟,但是老班章的普洱茶稀缺,市面上打着老班章名号的假茶太多,喝了这么多年,喝到的大多都是台地茶。老班章的茶很贵,但是贵也不一定能买到正宗的,有想法去老班章村收一些茶
初冬的和顺古镇懒洋洋的日光撒在斑驳的土墙来一碗马帮烤茶,听一出佤族青戏在暖阳里让时光缓缓流走慢下来吧!何必着急赶路明天又会有明天的因缘了品 • 马帮烤茶傍晚的风路过洗衣亭抚过古镇前的陷河带走了本就不多的几片柳叶想来古镇已记住了这一季动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