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0:15:52 | 浏览:1468
冬日闲散的午后,三五好友围桌而坐,一炉炭火,一壶热茶,配上柿子、红枣、板栗、年糕、棉花糖……茶香氤氲,烟火气十足。
这是今年冬天在年轻人中突然蹿红的一种社交方式——围炉煮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围炉煮茶#的话题量早已破亿,成为继“热红酒”后年轻人过冬仪式感的新欢。
光看“围炉煮茶”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雅致生活,各大茶馆也围绕传统文化、松弛感、中式生活来营销“围炉煮茶”套餐。
那么,围炉煮茶与古代茶道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严格来说,今天的“围炉煮茶”更像是脱胎于云南的火塘烤茶。火塘是云南人家里用以烧水煮饭的一种火坑,寒风凛冽的时节,一家人就围坐火塘边,用土陶罐烘烤茶叶,待茶叶飘出焦香味,再将开水注入茶罐,伴随着刺啦一声,茶香瞬间被激发,再耐心等上片刻,火塘烤茶就做好了。
也有人说是甘肃的罐罐茶。炉上烧一罐水,炉边烤几颗枣,等水开了,枣皮糊了,把茶叶和枣放进陶罐里,依个人喜好加点儿枸杞、桂圆、菊花、冰糖,炉边还可以烤上馍馍、红薯、洋芋,边吃边喝。
中原地区也曾经流行过这种饮茶方法。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关于煮茶的记载,从原料到步骤对煮茶技艺进行了总结:
对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水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时长也要把握,“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煮茶以三沸之水最妙,再煮下去,水便老而不可饮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一诗中写道:“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闲暇冬日里,尽情地睡个懒觉,晚起约几位好友坐卧炉边,屋外白雪皑皑,屋内炭火熠熠、雪水慢沸。诗中描绘的冬日煮茶场景,带着一股迎面而来的暖意,令人心向往之。
其实在我国,茶叶的使用经历了几个阶段。秦汉时期,茶并非日常饮品,而是以其药用价值出现在药铺里;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逐渐兴起,但这时的茶里还会加葱、姜、枣、橘皮、薄荷等配料,与“胡辣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煎茶法的出现,才让饮茶之风盛极大江南北,茶也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成为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
不过,随着饮茶群体扩大,煮茶这种耗费时间、精力的细活儿逐渐小众化,平民百姓以散茶冲泡为主。
明太祖朱元璋就十分看不惯人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作团饼茶,宋朝延续下来的斗茶风气更是令他不喜。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以减轻茶户劳役为由,下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禁止上贡团茶,推广散茶之风
饮茶方式因时、因地而异,但煮茶的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是被广泛认可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将煮茶提升到精神层面,以为雅事。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是东坡居士梦中以无根雪水烹极品小龙团,身旁还有美人歌以助兴,恍然梦醒,余味犹存。
元 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是宋代诗人杜耒以热茶代美酒招待宾客,慢火细烹的茶叶滋味醇厚,主宾尽享其中雅乐,烟霭朦胧间,意趣非常。
清 《柳荫品茶图》绢本
“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诗肠万斛泥。”是毕生嗜茶的明代诗人文徵明,在收到好友赠送的阳羡新茶后,喜不自胜,亲自煮泉烹茶。
明 钱榖 《惠山煮泉图》局部
围炉煮茶,除了享受意境,我们还得喝个明白。
要知道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煮。若是轻发酵的新茶,茶内物质尚未转化,过度的加热可能导致茶叶变黑,茶汤变紫,苦味过早地浸泡出来而难以入口。
不如选择年份较长、发酵程度高的茶,如白茶、熟普、红茶、黑茶等等。这些茶经过时间沉淀,茶性趋于温和,冬季驱寒润体再好不过了。
“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小小的围炉给了年轻人一方惬意的休憩之地,看着一壶茶慢慢沸腾,休闲舒适的情绪融入茶香。
由衷也好,跟风也罢,古老的茶文化终究是借着“围炉煮茶”这阵风,在现代土壤中被重新激活。喝惯了奶茶、咖啡的年轻人,开始学着千年前的古人模样,生火和烹茶,并从中感受生活的惬意。
“中国茶”正如以往一样,浸润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
文字|千叶
排版|千叶
图片|源自网络
当我们摆脱了几千年前,或者几百年前的封建礼教束缚时,回头遥望一眼,你也许会回忆,好奇那些凐灭在时间洪流里的光影。你会蓦然发现,其实那些政治礼教随着时间褪色后,那些人的身影,他们的生活。提到古典两个字,也许你会想起故宫,想起颐和园,想起古诗词。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七八月份,炎炎夏日,外出旅行就得找个凉快地儿。前两天我又去了趟陕南,在汉江边儿的一座千年古城里,过了个惬意的两天一夜的短暂假期,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赶紧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里能逛能吃能玩水,算是
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对我们所处于其中的这个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常人对宇宙的认识,只限于目力所及的有限宇宙时空范围,日月星辰,银河璀灿……现在科学技术,为科学家探索宇宙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使人们看到了河外星
小学到高中都在考,尽早打印其实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也就是基础知识越牢固,成绩才会越优秀。老教师整理:五千年国学常识合集。就像我们在修建房屋一样,只有基脚牢固了,才能修建出高大坚固的房子。
千百年来,鸣沙山见证了丝绸古道的兴盛繁华,月牙泉目睹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月牙泉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鸣沙山清澈的眸子,鸣沙山是月牙泉坚实的臂膀。鸣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相依相偎了千百载的悠悠。
许多人应该都会想到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吧。那么在这遥远的西北荒漠中,又是什么孕育了这璀璨繁华的敦煌文化呢。它的水来自哪。目前有何危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期视频的主角——月牙泉。月牙泉位处荒漠,为何千年不枯。
小镇花开春意浓 夏日民俗活动篝火晚会受游客青睐 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接待点,全长511米,总占地面积113525.74㎡,建设面积48800㎡
我是子睿,头条旅行指路官,关注子睿,旅行不迷路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自己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而创建慈恩寺。由高僧玄奘,也就是西天取经的唐僧在这里做主持,并亲自督
西安一直都以曾经是大唐都城长安城而自豪,但是,很多游客来西安之后,除了在大明宫和曲江看一些现代重修的仿古建筑外,很难找到真正的唐代建筑。其实,西安现在还留存有6座建于唐代的古塔,座座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
西安是你一个不能忘记的地方,这里有3000年建城史,1100年建都史,且随我们,探究这里的每一块城砖,每一条马路,每一棵古树,每一座庙堂,每一个村落,每一处高耸的院墙。还有那无数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爱恨情仇、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