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0:29:15 | 浏览:184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晨起,照例是泡一杯白牡丹。
眼下,要多喝茶氨酸,补充元气。
在对抗病毒的大背景下,这个冬天显得更寂寥了。
如今,各行各业才迎来了真正的“寒冬”。
做旅游的,现在没有人敢报名,至少要休息三个月。
做餐饮的,堂食更是空空荡荡,就连昔日的网红餐厅,也快要支撑不住了。
按理来说,我们这行平常就是宅在办公室里,写写字,喝喝茶,理应没什么影响。
但仓库的小伙伴说,好多地方,快递都发不出去。
甚至还有茶友下单时备注,千万别发货。
因为就算发出去了,也没人派送,或者不知道半路被拦截在何处。
一切的事情,似乎都只能延期处理。
于是,漫长的宅家时光,手机和WiFi,便成了水和空气。
其实,大部分的茶友,都有“积粮防荒”的习惯。
已经备好了足够的口粮茶,就算从现在开始有大半个月不能出门,也不带怕的。
底气足了,这个不得已的“宅”,便也能好过一些。
《2》
前段时间,“围炉煮茶”火出圈了。
不仅仅是以往爱喝茶的人,就连平时没有喝茶习惯的小年轻,也因为围炉煮茶,喜欢上了这件事。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宅家是最好的选择。
多休息,多喝茶,才有力气抵抗病毒。
并且,找些事情,尽可能地让自己开心点。
例如,把围炉煮茶从户外,搬到室内来。
只不过,在家里煮茶,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
相信许多看官们,对如何煮茶,煮茶的工具,煮茶的时间还是很陌生。
故而,今天的文章,就把村姑陈和李麻花的煮茶经验总结一下,希望给各位茶友以帮助。
《3》
技巧一:用电陶炉煮茶
在户外时,不少人会选择用炭炉,上面再架个陶泥壶煮茶。
生火、煮茶、烤柿子……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回忆往事。
拍照打卡,发朋友圈,氛围感瞬间拉满。
殊不知,烧炭炉背后,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在氧气充足的户外,炭火能充分燃烧,大部分都转化为二氧化碳。
但如果在室内,请谨慎选择。
一来,烧炭的时候,若是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不容易被发现。
尤其是屋内门窗紧闭的情况下,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便会产生中毒的后果。
二来,还会有造成火灾的风险。
毕竟,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电,对火的操作略显生疏。
若是生活常识不足,就有引发火灾的隐患。
所以,不管是出于哪种角度考虑,电陶炉都比炭炉更加安全保险。
只要通上电,打开开关,就能开始加热。
《4》
技巧二:避免用金属壶煮茶
既然选择了合适的炉,便也要搭配合适的茶壶。
有一部分茶友,为了提升格调,喜欢用银壶或铜壶等金属材质的壶来煮茶。
在宣传广告中,这类茶壶通常都打着“改善水质”、“调整酸碱度”等文字。
当下这个时刻,很容易吸引众人眼球。
不过,村姑陈站在客观的角度说,金属壶并不是必要的。
古时候的人,多以陶土或陶瓷壶来煮茶。
虽然也有用银器,但极少用来煮茶。
因为自古就有说法,金属与茶叶,是相克的。
即便到了今天,金属的冶炼在不断精进,但鱼目混珠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因此,不建议大家在这个混乱的时期,盲目使用金属壶煮茶。
况且,在持续的高温加热下,金属中必然会释放出一些物质。
非但不会使得茶汤的口感变好,还会影响汤色和口感,使其变得沉闷,不够清爽。
相比之下,还是用玻璃壶更安全。
玻璃壶是透明的,方便清洗,煮出来的茶汤明显干净透亮。
所以,村姑陈的煮茶习惯是,用电陶炉搭配玻璃壶。
不仅能欣赏茶叶在壶中漂浮飞舞的场景,同时也便于随时观察茶汤的汤色变化,及时关火。
《5》
技巧三:控制好茶水比例
本篇文章,以老白茶为例。
熟悉的老茶客都知道,平日用盖碗泡白茶,我们的习惯是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5克干茶。
当然,这是泡茶的茶水比例。
煮茶时,茶叶与水接触的时间更长,且是持续地高温压榨。
若仍然按照这个比例,煮出来的茶汤,必然是浓酽苦涩,不好喝的。
是以,必须要做出相应地调整。
一个正常大小的玻璃壶,大约能装下300-400毫升的水。
直接煮干茶的话,最好是把投茶量控制在1.5-2.5克之间。
水多了,茶叶却少了。
如此一来,便能控制好茶汤的浓淡,煮出一壶清新爽口,甘甜醇厚的老白茶。
另外,如果大家的煮茶壶比较小或比较大,亦或者是喝茶口味更浓或更淡。
那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
但我们依然提倡,不要喝太浓的茶。
长期摄入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对身体无益。
《6》
技巧四:水沸之后再投茶
经常有茶友来问,投茶的时机是什么?
换言之,到底是等水完全沸腾再投进去,还是冷水直接投茶?
而更讲究些的茶友,已经开始研究《茶经》里写的“三沸法”了。
其实,真的没有这么麻烦。
如果煮的是干茶,尚未经过过冲泡,那就水沸投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茶叶和沸水接触的时间,以免物质过量释放。
尤其对于好茶而言,最害怕暴力熬煮。
一煮大半个小时,让茶叶里的各种物质都源源不断地释放,茶多酚和咖啡碱过量,汤色深红浓酽。
乍一看,还以为是中药汤。
谁能想到,那是本应该香清甘活的老白茶呢?
沸水投茶,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能够更好地控制茶汤浓淡。
如果煮的是叶底,也就是平时我们喝茶剩下的茶渣。
由于内质已经经历过了几轮释放,所剩不多,因此建议冷水投茶。
让叶底随着水温的升高,充分析出深层次的养分,真正做到不浪费。
至于第二壶、第三壶、第四壶,大家可以根据茶汤的表现,来决定加开水还是冷水。
若滋味依然很浓郁,就还是坚持加开水。
若滋味已经明显淡了,那就加冷水,多煮一会儿即可。
《7》
煮茶,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
心情好的时候,带上露营的工具,去户外找一处好地方。
取山泉水,一边烧炭,一边煮茶,快乐无比。
但特殊情况下,不得不宅在家里。
转换方法,抛弃那些烦琐的、花里胡哨的方式,回归最纯朴的煮茶。
烧水、投茶、沸腾、提壶、分汤,一气呵成。
比起形式,更应该注重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所以,分清主次,才能让喝茶变得更轻松,真正地补益身体。
冬天煮茶,别管“一般煮茶”或“围炉煮茶”,这5个误区别再踩了
煮茶时加陈皮更有味,银壶铜壶煮茶口感好?这些煮茶误区你还犯吗
白茶煮茶课堂:煮白茶可以煮几次,以后每次煮茶的时间是多少?
大开眼界,从风炉煮茶到电陶炉煮茶,煮好一壶茶,茶具该怎么选?
泡茶求真,煮茶求趣,且共煮茶与冲泡,谁才是喝茶首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文 | 静子冬日已至,置一方古朴的茶席、煮一壶沁人的香茗、品一味简单的茶点,围桌而坐的好友共享慵懒时光……近期,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生活新风尚走红网络、席卷都市。相关笔记在某“种草”平台的浏览量超千万次、相关话题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破十
新华社福州12月29日电(记者李昊泽 陈旺)生一炉火、烧一壶茶、放两把干果、烤几颗橘子,与三五个好友围炉而坐,喝茶谈天烤火……这个冬天,脱胎于我国传统民俗的“围炉煮茶”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方式、消费场景也给陶瓷产业添了一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过去后,冬天的“围炉煮茶”就来了。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个新的饮食潮流,今冬的茶饮流行趋势,就是摆上一个炭炉,放上铁丝烤网,再端上古朴的茶壶,备些吃食。这样一个岁月静好、惬意优雅的方式被称为“围炉煮茶”,氛围感满满,已经成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横河陈村,就有一家名为邀月的“茶馆”,即使是在工作日,“茶馆”内依旧人满为患。“我们之前是一家古风沉浸式换装小酒馆,在12月初推出了围炉煮茶和炉端烧的服务,照片一发布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围炉煮茶”之所以
现代人的生活总是需要仪式感来点缀,季节更替、节日到来等都会成为值得纪念的事情。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热乎乎的烤红薯和糖炒板栗,从去年流行起来的热红酒到今年初冬的热奶宝,饮食总是见证着人们的纪念活动。风靡一时的热奶宝和热红酒(图源:小红书)在迎
冬日风雅·围炉煮茶◎闫小玲早上一睁眼窗外漫天飘落的鹅毛大雪就映入了眼帘。哇!烟台的第二场大雪,就这样在寒风狂啸后来了……俗话说,一雪见冬。在这个寂寥的冬日里,围炉煮茶,与时光静坐,大抵是每个爱茶之人都心心念念的事吧!一盏清茶,几本好书,携着
【网言】最近,“围炉煮茶”正在城市群体中兴起,多地都掀起一股冬季消费新风潮,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点评软件上相关商家数量众多;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看这些
“无有”茶馆内,市民正在喝茶。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同三两好友一起围着火炉,煮上一壶茶,再烤上柿子、花生、红枣等干果、水果,举杯慢饮,促膝长谈。继去年的热红酒之后,今年,“围炉煮茶”成为冬日新宠,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近日,记者对城区几家经营“围
寒冷的冬天,妻子熬了鸡汤,准备好鱼丸子、肉丸子、香菜、土豆、豆筋、豆皮等配料,在碗里放好芝麻酱、香油等调料,一家人围坐在电炉边涮火锅,其乐融融。外面风呜呜地吹着,雨拍打着玻璃啪啪地响,火锅吃得人越来越暖,小家感觉越来越温馨。兴致之处,端起酒
冬至茶席冬至又称“冬节”、“贺冬”,与夏至相对。冬至,也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曾经是最隆重的节日,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这一天,不仅要喝茶更要热热闹闹的喝茶,约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最合适不过了。炉内星火点点,壶中茶香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