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0:56:39 | 浏览:103
日前,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在寒冷的冬季,用小火炉烧上几块炭,热一壶茶,橘子、红枣、红薯、瓜子等小食围边煨烤,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围炉煮茶”是这两年都市中兴起的新时尚。截至目前,抖音上“围炉煮茶”话题播放量已超过27亿次,小红书“围炉煮茶”相关话题也已被近1200万人次浏览。
“围炉煮茶”颇有模仿古人而为之,
无论是饮酒或吃茶,
古人很会玩。
中国人好茶由来已久
就拿“围炉煮茶”来说,在古代称为茶宴,是朋友间以茶为宴席的一种品茗清谈之举,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曾被视为文人骚客社交、寄情抒怀的表征。
西汉景帝阳陵就曾出土了皇室饮用的茶叶遗存,距今约2100年,这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茶叶。
“当时出土的茶叶遗存,是埋在墓葬群周围一系列墓坑中的大量随葬品之一。”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199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汉景帝陵第15号外藏坑内发现了不明植物遗存,2007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进行鉴定,结果为由细长叶组成的棕黄色层状集合体,未确定植物种类。
直到2015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植物微体化石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对这一不明标本重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标本是埋藏了两千余年的古代茶叶,而且是那种小而未开的茶芽,通常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这一发现证实,中国古代皇室喜欢饮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150年前。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
现代人所说的“茶器”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则真实的还原了唐代人的饮茶之风,其器具既精美又繁多。
“在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了一套唐僖宗供奉的御用茶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级别最高、最为完整的唐代宫廷金银茶具。”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魏晓龙说。在这套茶具出土之前,各地虽有茶具零星出土,但无法全面反映出唐代饮茶流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套茶具不仅制作精美,而且用法与《茶经》所记互为印证,在考古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茶经》的问世,更是把茶文化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茶经》记载,唐代煎茶,可分以下六个过程:一为炙茶,即把茶饼烤干;二为末之,即把茶饼碾碎成末;三为取火,煮茶用火以烧炭为上,烧柴次之;四为选水,以山水为佳,江水次之,井水再次之;五为煮茶,一共要将茶煮沸三次;六为斟茶,即把煮好的茶分到茶碗中。
瓷器再现大宋风雅
与盛唐时期华丽精美的器具相比,大宋时期的文人雅士追求极简之美,偏爱古朴深沉、素雅简洁的器物。至今为止,宋瓷都是瓷器中的精品。
斗茶,焚香、插花、挂画,是宋朝人的四大雅事,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的茶具涵盖烹茶、点茶、散茶三种饮茶方式的所有器具,体现了北宋士人的饮茶习俗。
其中以点茶为主流,须经碾茶、注汤、击拂用茶筅搅动等工序。点茶所用的茶碾、茶筅、兔毫建盏等茶具,是北宋茶具最完整的一次考古发现。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
一炉暖身看岁暮天寒。
“围炉煮茶”凭借古朴的茶具、丰富多样的食材种类和温暖舒适的氛围燃起了人们对冬天的热情,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更像是用这种“慢下来”的方式缓解紧张的生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来源:文物陕西
陕西网渭南站编辑:郝豆
富春江畔龙井茶园梯田间隐秘的世外仙境亚洲唯一丘陵地形茶园主题球场如一副写意山水画品一杯山居龙井更添宁静致远禅意富春山居度假村位于杭州山水秀丽的富阳区富春江畔,其包括富春别墅,度假酒店及SPA,高尔夫球场,富春阁,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元素,用西方
冬日午后,约三五好友围炉而坐,花上三五百元,煮上一壶清茶,再配以栗子、红薯、柿子等烤物,与朋友边喝茶边聊天……今年冬天,围炉煮茶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新宠。抖音上,“围炉煮茶”话题播放量超过34亿次;在小红书上搜索“围炉煮茶”,相关笔记逾16万
来源:【消费日报】继露营热后,这个冬天,围炉煮茶成了社交新名片。在云南火塘烤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今大热的围炉煮茶,有着高上镜要求。一个标准化的烤炉,一个小茶壶及点心、柿子、橘子、红薯、板栗等食物,吸引着喜爱它的人消费并拍照打卡。不过,在拍
一张方桌,一个炭炉,一把陶壶,三五知己——围炉煮茶,寻找热气腾腾的生活阅读提示入冬以来,围炉煮茶成为新颖的社交方式,民宿、酒店、餐吧、文创园、景区等将其作为卖点。业内人士指出,围炉煮茶折射出的仪式感消费热现象,值得正在复苏的旅游业界参考借鉴
潮汕商人老黄不会想到,自己做了一辈子的茶炉炭炉,却在今冬卖脱销了。从10月份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宛如雪花般,砸向这个不起眼的小厂房。有人特地开着私家车来进货,一口气买走了40、50个碳炉;客户中也多了新些面孔,小年轻们隔三岔五就来领走一个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要说今年冬天最火的一个团建活动,非「围炉煮茶」莫属了。在寒冷的冬天,跳动的炉火、温热的茶水,搭配上烤制的板栗、红薯等美食,与好友一同围着茶炉,聊天拍照,别具氛围感和仪式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围炉煮茶,其热度也随之水涨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气转冷,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发生变化,从逛街看电影变成围炉煮茶,几个好友围着暖炉烤火聊天,不仅能增进感情交流,还能拍出美美的照片,一时间风靡年轻人的圈子。生活里的小浪漫固然重要,但是在围
近期,随着天气的转冷,网友们纷纷开始打卡“围炉煮茶”。这项集美食和社交于一体的活动,已经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聚会新宠。什么是“围炉烤茶”?围炉煮茶”,其实源自于云南的“火塘烤茶”,又叫“糊米烤茶”。在云南火塘,其实就是在屋内用来烧水或煮饭的一
苏轼曾有诗云:“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描绘了一幅大雪初晴,诗人于窗边,围着火炉,雪水烹茶的情景。 时隔约千年,2022的寒冬,如此情景的“围炉”突然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火出了圈。 “自家小院围炉煮茶,闲话家常,是独属于冬日的幸福
大雪节气过后,每一天都格外期待北京的雪。雪后的北京到底有多美?雪中的故宫角楼被白雪覆盖露出隐隐金色;这时登上景山的万春亭,可以俯瞰整条中轴线的雪景;北海公园里白雪融进了北海湖,仿佛天空和湖水交融一体;太庙里随处可见雪压古柏,站在白塔寺下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