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故宫藏画里的“围炉煮茶”:竹炉汤沸火初红

时间:2023-01-05 01:03:26 | 浏览:2419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农历冬月二十九,冬至。冬至,是进入隆冬的标志。在这个愈发寒冷的节气里,约三两好友围炉煮茶是最合适不过的,既暖身又为清冷的生活环境,增添几分情致和雅趣。“围炉煮茶”古已有之,苏东坡有“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农历冬月二十九,冬至。

冬至,是进入隆冬的标志。在这个愈发寒冷的节气里,约三两好友围炉煮茶是最合适不过的,既暖身又为清冷的生活环境,增添几分情致和雅趣。

“围炉煮茶”古已有之,苏东坡有“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之句,杜耒诗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在古代书画中,亦有不少围炉煮茶的佳作,如宋代刘松年的《撵茶图》,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一样不落,桌前风炉,炉火正炽,上置提梁鍑烧煮沸水;明唐寅《品茶图》轴,主人坐于案前读书,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轴是其晚年创作的工笔精细画作,画中唐代名士卢仝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上的茶炉,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划得细致入微。

值此寒冬节令,《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梳理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的“围炉煮茶”,以飨读者。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轴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活动于1174—1224年),浙江钱塘人,南宋孝宗至理宗年间,供职画院。 画中呈现的是宋代点茶法。左画面绘二侍者备茶,一人跨坐矮几,手推茶磨撵茶,边上置棕制茶帚与拂末各一,以拂聚茶末。另一人则立于桌边,左持茶盏,右执茶瓶正在点茶。茶桌上置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等。桌前风炉,炉火正炽,上置提梁鍑烧煮沸水。

宋徽宗 文会图 轴

宋徽宗(款) 文会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西元1082-1135年),姓赵名佶,性好书画,秉赋极高。山水花鸟人物莫不笔墨挺秀,雅韵宜人。

宋徽宗(款) 文会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僮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是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具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矣。此画庭台器具描绘得极为华美,有别于五代时文会图简单的背景,北宋的文会图系置于完备的花园场景之中,由此也反映出北宋园林的发达。此图右上虽有徽宗题诗,左中有他的画押,左上另有蔡京题诗,但俱属可疑,应是画院中名手之作。

宋 钱选(款) 画卢仝烹茶图 轴

宋 钱选(款) 画卢仝烹茶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钱选(款) 画卢仝烹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钱选(约1235—1307年),字舜举,号玉潭,浙江吴兴人,为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此画设色明艳,笔画精细。 画中茶器,以朱泥宜兴茶壶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叶茶泡法。画中三人,一煽火烹茶,炉上置单柄壶,旁置一双层朱泥提梁壶;正面白衣文士为唐代诗人卢仝(约795—835年),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出文人相聚,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

宋 刘松年(款) 斗茶图 轴

宋 刘松年(款) 斗茶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款) 斗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刘松年(款) 斗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本幅有明代官员、书画家范允临(1558~1641年)行书题跋《斗茶歌》。

明 文徵明 品茶图 轴

明 文徵明 品茶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 品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出身文人世家,一生大多优游山林,追求自然。作品中多为生活写照。一生嗜茶,曾自谓:“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他以茶入诗、入画、入书法,画中所表现的文人品茶,亦颇具代表性。 此图绘与友人品啜雨前茶的场景。环境幽雅的草堂中,二人对坐品茗清谈,几上置茶壸、茶碗;堂外一人正过桥行来。茶寮内一僮煽火煮泉,准备茶事,一场小型的文人茶会即将展开。

明 唐寅 品茶图 轴

明 唐寅 品茶图 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 品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唐寅行书自题: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候自嘉。吴郡唐寅。

明 唐寅 品茶图 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江苏吴县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同被誉为明四大家。此图绘冬日文人读书品茶景象。寒林中草屋三楹,主人坐于案前读书,一僮蹲于屋角,煽火煮泉;侧屋几上置茶壶与茶瓯等,整体呈现文人悠闲的山居生活。《品茶图》为乾隆皇帝陈设于河北盘山静寄山庄“千尺雪”茶舍的壁上之珍,画上书有乾隆每次驻跸的题诗及“静寄山庄”钤印。

明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 轴

明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玉川煮茶图。壬子冬日为逊之先生写于虎丘僧寮,丁云鹏”,钤“云鹏”朱文印,“南羽”朱文印。另钤“三天子都外臣”白文印,“沈树镛印”白文印,“韵初审定”朱文印。壬子为万历四十年(1612)。

图中描绘出唐代名士卢仝煮茶的情景,是丁云鹏晚年创作的工笔精细画作。卢仝(约796—835年),济源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隐居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后移居洛阳。诗文俱佳,曾作《月蚀诗》以刺时政,得到韩愈的称赞。性好饮茶,所作《茶歌》中句多奇警。画面上的卢仝身着便服,头戴襆巾,手持羽扇,单腿盘坐于芭蕉前的青石上,背后怪石嶙峋,修竹碧绿,两名仆人在旁侍候。卢仝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上的茶炉,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划得细致入微。画面花、竹、芭蕉笔笔刻画工整,怪石的阴阳、纹理交代清晰,赋色清淡冷隽,葱翠欲滴,闲和严静的幽雅气氛直扑人面。人物衣纹则用飘洒不群的高古游丝描,或清圆细劲的铁线描,以区别不同质地的衣料,显示出画家别具匠心之处。全图的绘画技巧变化多样而风格基调统一,人物神情生动,树石生机勃勃,笔法如行云流水,超然出众。

明 王问 煮茶图 卷

明 王问 煮茶图 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问 煮茶图 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问(1497-1576年)字子裕,江苏无锡人。明代中期文人画家。此卷画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纯以线条作画,左面主人于竹罏前,聚精会神地挟炭烹茶,罏上置提梁茶壶;对面文士展卷挥毫,状至愉悦。席上备有笔、砚、香炉、书卷等。整体呈现文人相聚,论书品茗,弥漫书香、茶香的清雅悠闲生活,这是晚明茶画上常见的题材之一。

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清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为十六开册页之一。画面描绘胤禛(雍亲王)身着汉族文人服饰,手捧书册专心阅读,足下是热气腾腾的火炉。画中引人注目的是左侧的多宝柜,内置文人雅士喜好的古代彝器、珍本书籍和字画手卷,于此可见主人公高雅之情趣;画面右侧的茶具、食盒则暗示了胤禛此时安适松闲的状态。槅门外迎寒绽放的梅花不显示了主人不凡的品位,亦反衬出小暖阁内的温暖舒适。

全图工整精细,色彩明丽,立意十分别致。此幅正契合了《悦心集》卷二罗大经之《山居述事》的意境:“雪满中庭,月满中庭,一炉松火暖腾腾。看罢医书,又看丹经。”从本幅可以看出胤禛对雅士闲居生活之向往和其清丽典雅的审美情趣。

(本文整理自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

相关资讯

围炉烤红薯,是情调还是冒险?

今天是冬至你是否会与家人相聚在一起享用着美味佳肴这不,今冬流行起来的“围炉煮茶”已火出圈正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聚会新宠围炉煮茶有多火?搜索关键词你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帖子然而,令苏苏没想到的是继围炉煮茶后居然又出现了新的“风向标”围炉烤红薯近日,

燃旺城市烟火气,围炉煮茶掀起茶馆消费新潮流

中式茶馆推出围炉煮茶服务新体验,氛围感满满。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上海12月15日电(李秋莹)红泥围炉,煮雪烹茶。随着新一波冷空气来临,围炉煮茶迎来消费新高峰。这一别具仪式感和氛围感的喝茶方式,在全国各地刮起新中式生活方式风潮,成为这个秋冬季节

浙江文旅观察:“围炉煮茶”为何成秋冬顶流?

麦香隐墅提供的“围炉煮茶”套餐 王题题 摄中新网丽水12月16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围炉煮茶”为何成秋冬顶流?记者 王题题继春夏季露营、飞盘之后,秋冬的“围炉煮茶”成功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年轻人青睐的新潮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浙江丽

“围炉煮茶”火出圈,这种社交新时尚济南也有

见习记者 杜春娜两三个人或者四五个人围着火炉喝茶,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零食,近日这种喝茶方式在各大社交平台风靡。在济南,开设“围炉煮茶”的茶馆也有不少,年轻人在“煮茶+烤物”之间,把秋冬的仪式感拉满。“围炉煮茶”成年轻人新宠“人

围炉煮茶是真需求还是伪精致

围炉煮茶在茶圈十分常见,每到冬天茶客都会煮茶来喝,有时候也会烤茶。但是近日被网红带火的“围炉煮茶”有些令人咋舌,这哪里是煮茶?烤的是番薯花生板栗水果,茶反而是次要,这煮的明明是“精致感”。这种“岁月静好”的新热潮,既不是刚需,也不算情调。“

冬日围炉煮茶,这样做更养生→

近段时间,一些南宁市民开始热衷围炉煮茶,不仅形式上美,而且宜于养生。不过,医生提醒,每种茶的功效不同,喝茶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喝茶时搭配不同的水果、食物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方式方法不对,会有健康隐患。时下年轻人的“新宠”最近,一种被称为“围炉

封面评论|“围炉煮茶”走红新社交场景拓展了新消费的可能性

□蒋璟璟最近,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都市新风尚在寒冬里持续升温。在朋友圈和社交软件上,陶罐、铁壶、炉火、铁网烤盘,中间摆上一壶茶,茶壶外围摆上栗子、柿子、年糕,丝丝暖意溢出画面。很多城市的茶馆都适时推出了“围炉煮茶套餐”,将世界杯等体育赛事

“围炉煮茶”成休闲新时尚

□ 长江日报记者蔡梦娅约上三五好友,趁着周末的休闲时光,来武汉乡村享受“慢生活”,体验“围炉煮茶”的惬意,探寻“蔬菜花园”的神秘,还有火龙果、蜜桔、地瓜等果蔬可供采摘。“在家‘憋’了太久,去乡下走走看看,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尝天然的农

评论|“围炉煮茶”火的不仅是氛围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

近日,“围炉煮茶”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茶饮新趋势。其实,围炉煮茶并不是一件新事物,早在南北朝时期便开始盛行,有一套完整的器具和繁复的流程。而现在爆红的围炉煮茶,大体上是由云南少数民族传承多年的“火塘烤茶”转变而来,没有繁复精致的设备,简

被全网关注的“围炉煮茶”,到底在“煮”什么?

文 | 静子冬日已至,置一方古朴的茶席、煮一壶沁人的香茗、品一味简单的茶点,围桌而坐的好友共享慵懒时光……近期,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生活新风尚走红网络、席卷都市。相关笔记在某“种草”平台的浏览量超千万次、相关话题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破十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祁门红茶官网虚拟现实技术网奥地利旅游网天秤座第一星座网平顶山新闻头条网孔子故居旅游攻略海底捞折扣网生肖龙运势网智能门锁品牌网燃气灶品牌网杨幂影迷网白洋淀旅游攻略释小龙影迷网迪奥奢侈品空气净化器资讯网
围炉煮茶官网-围炉煮茶是一种休闲方式,源自云南的“火塘烤茶”,又叫“糊米烤茶”。是使用屋内烧水或煮饭的火坑里的火,先将土陶罐放在火塘烘烤,然后把米烤香,把茶烤香。围炉煮茶意蕴悠长,更能让人体验到冬日的岁月静好。其次是仪式感、氛围感和高级感加成,这是年轻人追求的“颜值经济”的必要内容。冬季围炉煮茶,最适合的茶还是发酵较重或陈年老茶 ,煮出来的滋味更加醇厚。
围炉煮茶官网 39996.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