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1:05:03 | 浏览:1903
围一茶炉,三五好友,在袅袅茶香里,身心皆被慰藉了,还兼具风情雅致,朋友圈也算是有“片”可出了。
但如果能更多了解一下这个源于古人的文化习俗,那就不仅仅是附庸风雅了,是真的能体验到“围炉煮茶”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深究一下古人在煮茶上的讲究,让茶友们能学到点古人煮茶的精髓,争取成为“围炉煮茶”达人。
煮茶其实并非新形式,陆羽《茶经》中就有相关记载。陆羽煮茶法讲究技艺、注重情趣,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下面我们就从水、茶、火、器四个方面说说古人的讲究。
用什么水煮茶
我相信很多人对古人煮茶讲究“水”的印象应该来自于《红楼梦》,里面讲到妙玉收梅花上的雪水,精心保存用来泡茶,让我们很是震撼——原来富人都是这么生活的。
那么这只是富人生活的一项过度讲究,还是真的有必要呢?
水质对茶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被奉为茶界“圣经”的《茶经》就对此有过论证。《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这里说的山水是指山泉水。山泉水,洁净清爽,带有淡淡的矿物甜味,这样的水在与茶叶充分沸煮后,茶汤色清味甜,久煮而回甘不减。
当然现在取山泉水一般比较困难,可以买些桶装的山泉水。
选择什么茶来煮
煮茶是在唐宋流行的,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
唐宋时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还有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古人煮茶用的一般是粉末,我们现代人主要用的是干茶,所以选茶方面古人可借鉴的地方不多。
这方面老茶友们经验就用得上了。一般年份较长、全发酵,茶性甘醇浓烈的茶品比较适合用来煮,如熟普洱,老茶头,大黄片,红茶、陈年铁观音,老白茶、陈年岩茶等。
这些茶或因工艺制程,或经过时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寒凉,茶性趋于温热。此类茶品烹煮后不会因过于苦涩而难于下口,而温热的茶性用来驱寒又再适合不过。
“火”有什么讲究
古人煮茶在“火”上的讲究,主要体现在生火的炭上和煮茶时的火候上。
明代许次纡在《茶疏》中说:“火,必以坚木炭为上”。因此荔枝木、龙眼木、橄榄炭都是好选择。荔枝木、龙眼木制成的炭会有淡淡的果香,橄榄炭火焰稳定,最适合慢火深煮。如果想经济实惠,可以混合着来用。
在火候上,陆羽最早提出“三沸之水”,他在《茶经》中写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三沸过后,水已煮老,味不好,就不可饮用了。所以古人在三沸时,一般会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就算烧好了。
煮茶的时间很重要,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茶汤会非常苦涩。正常情况下,3至5分钟就可以了。
用什么器具煮
煮茶的器具包括两个,生火的炉子和煮茶水的壶。
《茶经》里有专门介绍生火的炉子,当时用的是风炉。其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炉内有厅,可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质的用于承接炭灰。基本形状和现在煮茶的炉子是相似的。
现在相对红泥小火炉用的比较多,当然石炉、磁炉也有。
煮茶水的壶方面,陶壶是比较好的选择。陶壶本身具有吸附作用,对水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使茶水口感更柔滑,入口细腻,也可醒茶味,扬茶香。不过相对来说水开的速度会稍慢一些。
看完以上古人的“讲究”,你有收获吗?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麦香隐墅提供的“围炉煮茶”套餐 王题题 摄中新网丽水12月16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围炉煮茶”为何成秋冬顶流?记者 王题题继春夏季露营、飞盘之后,秋冬的“围炉煮茶”成功在各大平台走红,成为今年年轻人青睐的新潮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浙江丽
见习记者 杜春娜两三个人或者四五个人围着火炉喝茶,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零食,近日这种喝茶方式在各大社交平台风靡。在济南,开设“围炉煮茶”的茶馆也有不少,年轻人在“煮茶+烤物”之间,把秋冬的仪式感拉满。“围炉煮茶”成年轻人新宠“人
围炉煮茶在茶圈十分常见,每到冬天茶客都会煮茶来喝,有时候也会烤茶。但是近日被网红带火的“围炉煮茶”有些令人咋舌,这哪里是煮茶?烤的是番薯花生板栗水果,茶反而是次要,这煮的明明是“精致感”。这种“岁月静好”的新热潮,既不是刚需,也不算情调。“
□蒋璟璟最近,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都市新风尚在寒冬里持续升温。在朋友圈和社交软件上,陶罐、铁壶、炉火、铁网烤盘,中间摆上一壶茶,茶壶外围摆上栗子、柿子、年糕,丝丝暖意溢出画面。很多城市的茶馆都适时推出了“围炉煮茶套餐”,将世界杯等体育赛事
文 | 静子冬日已至,置一方古朴的茶席、煮一壶沁人的香茗、品一味简单的茶点,围桌而坐的好友共享慵懒时光……近期,一种名为“围炉煮茶”的生活新风尚走红网络、席卷都市。相关笔记在某“种草”平台的浏览量超千万次、相关话题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破十
“围炉煮茶”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红泥围炉,烹果煮茶,三五好友围坐在炉火旁闲叙。今年冬天,即使未亲自体验,你也一定在社交媒体上见过许多“围炉煮茶”的画面。随着“围炉煮茶”的兴起,平时喝惯了奶茶、咖啡的福州年轻人开始走入茶室,学习生火和烹茶,从中
新华社福州12月29日电(记者李昊泽 陈旺)生一炉火、烧一壶茶、放两把干果、烤几颗橘子,与三五个好友围炉而坐,喝茶谈天烤火……这个冬天,脱胎于我国传统民俗的“围炉煮茶”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方式、消费场景也给陶瓷产业添了一
□韦春婵(广西大学)这段时间,社交平台上兴起了一股“围炉煮茶”的热潮。许多人晒出照片或视频,架起一个小火炉,上面放一个壶,茶里面可以加牛奶、红枣、桂圆,茶壶周围还可以烤地瓜、花生、栗子、砂糖橘,甚至烤年糕、棉花糖,各种食物色、香、味俱全,随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古代人冬天烹茶的场景最近在南宁被还原在南宁的一家茶社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和朋友们感受“围炉煮茶”炭火烧得正旺几个年轻人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围炉上的花生、柿子、板栗、红薯被烤熟再饮上一杯热茶便能和朋友们过一个仪式感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过去后,冬天的“围炉煮茶”就来了。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个新的饮食潮流,今冬的茶饮流行趋势,就是摆上一个炭炉,放上铁丝烤网,再端上古朴的茶壶,备些吃食。这样一个岁月静好、惬意优雅的方式被称为“围炉煮茶”,氛围感满满,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