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1:15:18 | 浏览:1591
苏轼曾有诗云:“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描绘了一幅大雪初晴,诗人于窗边,围着火炉,雪水烹茶的情景。
时隔约千年,2022的寒冬,如此情景的“围炉”突然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火出了圈。
“自家小院围炉煮茶,闲话家常,是独属于冬日的幸福。”“三五好友笑谈人生,让生活慢下来……”烤炉,茶壶,中式桌椅,配备各式茶,更有甚者,万物皆可“烤”——柿子、红薯、板栗、花生统统上场……
感觉“围炉煮茶”简直就是一夜爆红,怎么就火成这样?细思一番,无非乃中国茶文化与新中式潮流之交融互鉴。
一
除了那些古诗中之外,很多古代书画中,亦能寻到“围炉煮茶”的踪迹。
唐代卢仝坐蕉林修篁下,自看雪汤生玑珠,手执团扇,目视茶炉,聚精会神候火定汤,一份在大自然中煮泉品茗的安逸闲适。
宋代刘松年的《撵茶图》,描绘了磨茶、点茶、挥翰、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再现了宋代点茶技艺。要说喝茶,最有雅味的还是宋人。
对于喝茶,我们的祖先可谓相当钟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饮茶之习,如茶圣陆羽所述“茶之为饮料,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唐以前,饮茶以治病解读为主,多采用“粥茶法”,茶与葱、姜、枣、橘皮、薄荷、茱萸等一同烹煮。唐代后,茶文化走向成熟,“煮茶法”普及。到了宋代,追求纯味的“点茶法”备受推崇。
宋代后期,茶叶加工方式的变化,“冲饮法”逐渐崭露头角。
元代的饮茶方式介于宋、明的过渡阶段,既有团饼茶,散茶冲泡也初见端倪。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而改进贡芽茶后,才有了后来的“泡茶法”,而此法也更接近现代的饮茶方式。
从饮茶方式的不断演变,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人爱茶之风。
对于中国茶,今年还有个大事件。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此可见,中国人与茶的感情非同一般,如今,“茶”也正在通过与时代的交融呈现出一番新的模样。
据网络平台数据显示,11月以来,全国以“围炉煮茶”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2021年增长11.7倍,成都、上海、杭州等地线上销量火热。
如此而言,“围炉煮茶”火出圈,想来也是必然。
二
在大西北,有一种茶,于黑瓦罐中熬到浓酽至极时,围炉者呷上一口,开启一天的劳作生活……这便是罐罐茶。
罐罐茶说的不是某种茶,而是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一个土火炉、一只素朴泥土烧制的“曲曲罐”、一撮茶叶、一拢火,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
在甘肃天水、定西一带,茶叶多采用春尖,柴火炉子,烟雾缭绕,喝罐罐茶一般要煮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这哪里是在煮茶,分明煮的是“日子”。
而在甘肃陇南,罐罐茶入乡随俗,又变换了一副模样。
在陇南成县,当地人喝罐罐茶,只不过煤炉变成了炭火盆,茶叶由春尖变成了陇南的毛尖。而在陇南的另一个县——康县,罐罐茶的喝法却颠覆了你对茶的认知。
把茶叶、红葱、香豆等放入开水中,把面搅成均匀的糊状倒入其中,加入食盐、花椒面煮沸,把薄荷、茶叶等打出,再把用核桃仁、豆腐丁、鸡蛋、洋芋炒制的“调料”调入其中,一碗诱人的“面茶”便呈现在你面前。面茶中最佳的,自是当地人称的“三层楼”了,即一碗面茶中,上层漂浮着鸡蛋、葱花、油锅渣,中层悬浮着核桃仁,下层沉着豆腐丁、洋芋丁。
也许有人会问,这还是茶吗?这分明是一种美食。
一方水土,一方习俗。陇南康县是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地,自古就是羌、氐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处,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一条分支,相传这种独特的煮饮方式也是古羌族遗风,它既满足了人们对茶的需要,本质上却是一顿便餐。
茶,正是以其包容的胸怀和隽永的底蕴与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结下缘分。
近年来,作为一种老百姓喜欢饮茶方式,罐罐茶渐渐登上大雅之堂。旺盛的消费需求下催生了行业的发展,时下可以提供“围炉煮茶”服务的茶馆非常之多,为了让顾客有良好的体验,店家也营造出一种慢生活的松弛感。
三
只要你想让生活慢下来,想要和三五知己聊聊天,在兰州,你会发现“围炉煮茶”早已遍地开花。
中山路的佩琳小屋·茶空间的主人杨佩琳老师,是一位二十年茶文化的传播者,她谈及时下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围炉煮茶”时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围炉煮茶)相比其他的饮茶方式,显得更包容、自由、时尚。其本质上不仅仅是喝茶,而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它的社交属性能够包容人们的浮躁与压抑,让人们感受到冬天的温暖。”
茶与中国人相伴几千年,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中国人饮茶,除了追求美的享受,还以茶修炼自己的精神。如以茶雅志,以茶交友,其本质都是在饮茶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省和与外界的沟通。而这个“围”字恰巧满足了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社交需求,相对于露营、出游等户外活动,“围炉煮茶”成为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并可以满足人们社交的休闲娱乐方式。
“围炉煮茶,不仅可以煮茶,还能烤烤水果、大枣……让这种原本古老的罐罐茶变得非常时尚、上镜。”杨佩琳说。
无论是在个人的小院,还是茶空间,“围炉煮茶”所展现出来的“颜值经济”迅速助其在各大社交平台成为“网红”,迎合了潮流的发展。“红泥小火炉”所展现出来的中式诗意,满满的仪式感,成为拍照出片利器。煮茶已不仅仅是煮茶而已,茶味如何并不重要,但这种休闲方式却轻易地给予向往田园生活的都市人充分的满足感。在各种茶器、中式元素烘托下,“中国茶”轻装上阵,适应时代的发展,“围炉煮茶”的现象级出圈,脱不了文化自信和彰显个性的时代特质。
温馨提醒:密闭环境中使用炭炉煮茶,谨防炭火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荆雯
红泥围炉,煮雪烹茶。天气渐冷,围炉煮茶的热度持续上涨,成为最热门的休闲方式之一。三五好友,围坐茶炉,谈天说地,茶水沸腾,烤物滋滋作响……随手一拍,暖意满满的氛围感扑面而来,围炉煮茶成为这个秋冬季节的新晋“网红”。围炉煮茶 资料图频频上热搜的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农历冬月二十九,冬至。冬至,是进入隆冬的标志。在这个愈发寒冷的节气里,约三两好友围炉煮茶是最合适不过的,既暖身又为清冷的生活环境,增添几分情致和雅趣。“围炉煮茶”古已有之,苏东坡有“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
□何红颖(广西大学)随着新一波冷空气来临,围炉煮茶迎来消费新高峰。这一别具仪式感和氛围感的喝茶方式,在全国各地刮起新中式生活方式风潮,成为这个秋冬季节的新晋“网红”。但是当新鲜感过去,当滤镜被摘除,围炉煮茶是否又会被湮没在流量的长河中呢?从
晴空万里好风光围炉煮茶享岁月静好快带上你的小烤炉和烦恼暂时说ByeBye来一场纯粹放松之旅吧~这里有几个好地点推荐给你请来查收!棕树山旅游景区巍巍青山中雅舍林立正予你一方逃避烦忧之所如果你想打卡围炉煮茶的乐趣那棕树山一定是你的首选之地图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入冬了,自己动手烤个软乎乎的地瓜,炉子上慢悠悠地烤着几粒花生米,再暖一壶茶。三五好友围炉而坐,一起看看世界杯,开个读书会,聊聊工作和生活,或者干脆路过一家围炉煮茶店铺,随性走
文丨李欢欢围炉煮茶火了,可谁还记得去年冬天的热红酒?围炉煮茶,加热中式茶馆跟三两好友一起,找一家中式茶馆,花268元来一场氛围感拉满的围炉煮茶,成为上班族小朱最近打开周末的新方式。几个人围桌而坐,桌上摆着炭炉和铁网烤盘,用陶罐煮上一壶茶,烤
最近,互联网上刮起了一股“围炉煮茶”的浪潮,而且它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火爆。各大分享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推送都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光在某音上就有几亿的曝光量。为什么它会这么火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围炉煮茶是什么,它虽是新晋网红项目,但实际上并不“新”。
2022年12月22日,冬至这天,00后女孩莫妮楠没有像往年一样,约上几个好友,点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而是选择去煮茶。“围炉煮茶太火了,好多民宿都把它当作招牌。”莫妮楠说,现在流行一句话:“去民宿,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煮。”记者注意到,围
12月1日,成都一茶馆内坐满了“围炉煮茶”的民众。近期随着“围炉煮茶”这一新兴吃茶方式逐渐风靡,中国多地都市掀起一股冬季消费新风潮,“围炉煮茶”成为了年轻人社交的新宠。据报道,目前成都有超过20000家各式茶馆,其中提供“围炉煮茶”服务的约
煮茶也能烤红薯□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吴海舒 实习生 王宇 文图进入11月,空气中已经有了冬天的味道。最近,社交平台风靡一种新的喝茶形式“围炉煮茶”,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生火、煮茶,烤柿子、烤花生……抖音上,围炉煮茶话题视频超8.9亿次播放,